强迫症
首页 > 心理障碍 > 强迫症 > 摆脱内心的「执念」‖ 走出“强迫”牢笼

摆脱内心的「执念」‖ 走出“强迫”牢笼

文章来源:福州台江医院 | 发布时间:2022-03-28

  出门时总是当心门阀没锁、炉灶没关、狗狗没喂;整理东西时经常纠结一些没用的东西该不该扔掉;常常过度害怕细菌、化学物质,频繁地洗漱、清洁,或者是在一件事情上需要重复多次检查。若出现这些情况,当心强迫症偷偷找上你!

  对于强迫症,多数人只是停留于字面意思而非真正的了解,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患者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继而影响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

  01“强迫症”是什么?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目前,由于患有强迫症的病因尚不清晰。但仍然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患上强迫症的可能因素,往往与焦虑症、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一定关系。

  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息息相关,通常患有强迫症的人,都会在生活中表现的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

  同样,社会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加大,生存环境相对比较压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这样也会加剧人们患上强迫症的可能和概率。

  02“强迫症”的强迫行为有哪些?

  ①强迫观念。强迫观念系指反复闯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持续存在的思想、观念、表象、情绪、冲动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非己所欲,违反了个人意愿。患者明知没有必要,试图忽略,压抑或用其他思想、动作来对抗它。但无法摆脱,因而苦恼和焦虑。有的患者抵制不明显或随病程进展,抵抗逐渐减弱。

  ②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指强迫症患者通过反复的行为或动作,以阻止或降低强迫观念所致焦虑和痛苦的一种行为或仪式化动作,常继发于强迫观念。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或无效的,且反复企图加以抵抗,导致明显焦虑。

  虽然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快感,但是可以使焦虑或痛苦暂时缓解。对于病程漫长的患者,抵制可能十分微弱。

  强迫性行为有的为外显性的,为能看得见的一些仪式或行为;有的则较为隐匿,如默默计数或祷告;有的为了消除强迫思维而用另外一种思维来抵抗或消除。从根本上讲,这些行为既不能给人以愉快,也无助于任务的完成。

  强迫行为与患者所担心、害怕的事情之间的联系常常不合逻辑,如将物品排列整齐是为了防止心爱的人受到伤害等或明显超过了正常界限,如每天花几小时的时间洗澡来防止生病。

  ③回避行为。患者通常采用回避行为,中和或随意的形式以减轻焦虑,故患者通常回避会诱发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人。地点及事物。

  疾病严重时,回避可能成为最受关注的症状。因为治疗使患者更多地暴露在 诱发强迫症状的环境中,治疗过程中随着回避行为的减少,强迫行为可能增加。

  03“强迫症”给身心带来哪些伤害?

  强迫症患者所承受的身心严重的危害,因为疾病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的话家人也在遭受折磨,甚至某些情况下因为家人难以忍受致使家庭关系面临破裂。因此这种疾病的话对于患者来说精神打击是很大,在肉体上的折磨也是很多见的。

  强迫症主要是以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这会严重影响个体日常工作生活,使得个体功能严重损害,病情轻者对家务事不闻不问,对家人漠不关心;重则丢掉工作、丧失经济来源。如果婚姻的一方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对于婚姻生活危害也是很大的,需要注意合理的改善。

  患上这种疾病的话患者会出现总是反复的做一件事情,总觉得不做好的话心理很难过怎样,造成了心理包袱纠缠不堪,做什么事都不会用心去完成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严重的引发重型精神疾病给内心带来了极大痛苦。

  不要让强迫症成为“时髦病”,当然很多人会说,合着,现在社会谁还不是“强迫症”咋了,但小编想说的是此“强迫症”非“强迫症”,这不是用来标榜自己特立独行的东西,和单纯追求“完美”的一批人相比,强迫症患者在这些事情上频率和痛苦程度是不同的,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完全受控于自己,所以,一旦察觉自己或身边的人强迫行为严重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病情加重。

转载请注明:http://pc.fznsj.com/qpz/149.html

标签:  

上一篇:强迫症是"矫情"还是病?

下一篇:预防强迫症产生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就医指南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五一南路293号
总 机:0591-83322120